一、引進對象和條件
1.A類:杰出人才
第一層次:兩院院士。
第二層次:國家杰青、國家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333工程”一、二層次資助對象,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排名前二)、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一等獎,或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層次的國家級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
2.B類:領軍人才
第一層次:在高等教育領域和相關行業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威望,學術成果突出,具有正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且具有省級以上人才項目。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
第二層次:對學科和專業發展具有獨到思路和創新發展的能力,學術成果優秀,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和博士學位,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且具有省級以上人才項目。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
3.C類:高技能人才
第一層次:獲大國工匠、中華技能大獎、省“大工匠”等優秀高技能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
第二層次:獲全國技術能手、省“工匠”、省有突出貢獻的技師(高級技師)等優秀高技能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
第三層次:在世界500 強企業或國內外知名企業工作的項目經理或技術主管,有5個以上大型項目實施經驗,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和學位且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
4.D類:青年英才
青年博士(含學歷和學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5.創新團隊
帶頭人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學術水平在業內具有較高公認度,人員結構合理,核心成員應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學位或副高級以上職稱。創新團隊應具有穩定的研發方向和較高的創新水平,近三年所取得的標志性成果得到業內公認。
二、引進方式:編制內引進、柔性引進和項目引進。
三、引進待遇
1.如A、B類人才不選擇年薪制的可以申請享受校聘教授待遇三年。
2.D類人才中不選擇年薪制的可以申請享受校聘副教授待遇三年。
3.緊缺專業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均可上浮40%。緊缺專業D類人才的配偶,在學校已經對外發布招聘崗位且符合招聘條件的情況下可酌情考慮隨遷。
緊缺專業(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藝術學、數學。